上禮拜跟大家分享完如何判斷自己到底該不該中年轉職以及中年轉職前的準備工作,今天再來談談中年轉職的關鍵思維、可選擇跑道、該避開的陷阱和存在的風險。
中年工作者的定義是什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中年人是年齡介於45~59歲的一群人。有一些人的體力可能開始下滑、選擇機會變少。但卻是知識含金量最高的巔峰期,若選對戰場,不少人甚至在這個階段創下新的職涯高峰。
(圖/Unsplash)
以下為Cheers將中年工作者按照年齡階層分類,並放大檢視各類中年工作者,在轉職時該注意的事項:
前中年期(35~45歲)
定期檢查專業的競爭能力
要想在中年轉職順利,這個階段必須打好地基,每隔2~3年檢視專業、職涯是否向上攀升。不像35歲以下的工作者,大多仍在探索、累積實力的階段,處於前中年期必須要鎖定賽道、下苦功,讓自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甚至是帶領團隊前進、幫助公司成長的核心人物。
橫向選擇的機會點
管理職缺大多僧多粥少,中年求職除了垂直升遷的選項以外,還有很大一群人,是必須尋求水平擴張資歷,也就是轉換到非原本熟悉的跑道,這會非常仰賴你過去是否有大量協作的經驗,以及能否跨域學習。
(圖/Unsplash)
對身價指標要有警覺
在職涯前中年期,大概過了35歲後,要了解自己的市場身價有個極具代表性的指標──獵頭是否找過你。若你在組織內專業受到認可、在業界累積不錯的風評,相信即使面臨中年轉職,也能藉由獵頭或業界人脈,找到含金量更高的工作。
特別是高薪、高競爭力的工作,許多過來人都不約提到一個殘酷的經驗法則:
35歲前看人力銀行投履歷,35歲後如果沒有獵頭、人脈轉介,與好工作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遠。
中年期(45~59歲)
履歷表要能交代出戰功
不像30歲以前還有年齡紅利可以當跳跳族,胡亂探索找方向,45歲以後的履歷表要能寫出戰功實績,不管是量化或質化成果,都必須言之有據。
例如、清楚說明過往達成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e,簡稱KPI)的成果,甚至在展現每項專案成果時,以「PDCA」讓面試官立刻掌握你在任務上,實際的Plan(計畫)、Do(有效執行)、Check(檢視)和Action(行動),從中了解你做事的邏輯。
(圖/Unsplash)
清楚確認職務、目標、資源
中年轉換工作的成本通常較高,在做出決定前,必須要評估勝算風險,尤其是欲爭取的公司企業文化如何、直屬主管的領導作風,皆為務必納入評估的要件。這兩件事與專業無關,但與你的做事理念、價值息息相關,更要納入評估。
中年轉職可選擇的跑道
想要轉換跑道,卻又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來看看大紀元向大家推薦的五個方案,或許你會從中獲得啟發!
1.從業界轉職去教書
當老師的人通常都比較年輕,大學畢業後就直接去教書;但最能激勵年輕世代的往往是那些富有人生閱歷的人。如果你正打算辭去大公司那份「倉鼠輪」式的工作,去幫助校園的年輕人實現夢想,同時讓自己人生更加充實,那麼去當老師是個很棒的選擇。
事實上,「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一個美國非營利性組織)甚至積極招募業界人士加入他們的行列。該組織表示,他們「2018年的成員中,有25.7%的人以前是業界人士」,有些在業界待過幾十年。
(圖/Unsplash)
2.從公家機關轉職去業界
從業界轉職去公家機關的例子時有所聞,反過來就很罕見了,但這當然是行得通的,尤其如果你在公家機關已幹到主管級,就更沒問題了。如果你是公立醫院的護理長,或者公立學校的主任,當你轉職去私人公司時,以前當主管的經驗也許就能派上用場。
3.從創業轉職去上班
如果你的履歷及背景與業界普遍需求不相符,求職可能會四處碰壁,尤其中年人,工作就更難找。但是,你在當個體戶時所累積的經驗與技能,通常是企業求之不得的東西。
(圖/Unsplash)
4.當房屋仲介
如果你想轉行,而且想找一個值得投入心力、又能賺很多錢的工作,可以考慮去當房屋仲介。做這一行你會經常與人互動,協調買賣房子的事,同時你也會了解房地產的市況。這兩點對許多想轉行的人很有吸引力。
5.從資訊科技業轉職做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的技術發展得很快。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報告,2020至2030年期間,資訊安全分析師的職務需求將增加33%,遠高於全國所有職務需求的平均成長率。
中年轉職7大陷阱、3大風險
中年轉職畢竟是一件大事,安可編鼓勵大家去成就更好的自己,但是凡事有利有弊,在做出重大決定之前,不妨先檢視一下中年轉職到底存在什麼風險及陷阱:
陷阱
在大人學的報導中,《從新主管到頂尖主管》的作者麥克.瓦金斯和經驗豐富的領導人訪談,並根據Genesis & HBR & IMD研究,歸納出以下轉職過渡期常見的7個陷阱:
– 墨守成規
你相信接任新職後,只要繼續沿用同一套策略,或是加倍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奏效,沒有發現自己必須揚棄某些習慣、開發新能力。
(圖/Unsplash)
– 認為自己「勢在必行」
你覺得自己非得採取行動不可,你求好心切、操之過急的在組織留下自己的印記。你忙到沒時間學習,因而做出錯誤決定,推動的計畫得不到支持。
– 不切實際的期望
你沒有協調任務內容或建立具體目標,你的表現也許不錯,卻無法滿足上司與其他相關人士的期望。
– 同時做太多事
你像多頭馬車一樣同時啟動各項計畫,希望其中一部分能看到成果,反而讓別人搞不清楚狀況,也無法針對重要計畫投注關鍵資源。
(圖/Unsplash)
– 帶著「正確」答案前來
你上任前就打定主意,或者太快決定「問題」出在哪裡,也太快找出「解決方案」。原本能幫助你了解情況的人因此疏遠你,你也錯失取得支持的機會。
– 採用錯誤的學習方式
你花太多時間專注於學習工作上的技術,卻沒有投入夠多時間了解文化和政治層面。你沒有培養必備的公司文化洞察力、人際關係和訊息管道,難以了解真實情況。
– 忽略橫向關係
你過度關注垂直關係(上司與直屬部屬),卻沒有花夠多時間處理與同事和其他利害關係者的橫向關係。你沒有完全掌握成功的必備條件,也錯過一開始結交盟友的時機。
(圖/Unsplash)
風險
Cheers提醒大家中年轉職須經過評估風險與審慎思考,否則賠上的代價將遠比新鮮人高上許多。
-技能不符被被迫職級
企業數位轉型速度非常快,轉職不必然等於高升,如果技能無法領先,選擇轉職有可能要屈就新工作,而且未來這種發生機率不低。
-年齡差距導致適應不良
人天生是不愛變動的動物,當你的年齡愈大,對於人群的適應力很可能會隨之下滑。
-容易被列入危險名單
雖然每家公司都不會直接列出員工的年齡天花板,但若到新東家後遲遲未展現實質貢獻,相對容易被列入資遣的危險名單。
(圖/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