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天氣寒冷、氣溫驟降時,心肌梗塞等心臟血管疾病發作機率就會增加。
國健署指出:根據衛生福利部103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共奪走19,400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另依據國民健康署102-103年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18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盛行率為23.7%,以103年底全國18歲以上人口估計,估計全國約有457萬位高血壓患者,亦即平均每4個人就有1個人患有高血壓。高血壓失控除了是造成主動脈剝離最重要原因之一,還會造成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具致命性或致殘性的嚴重併發症。
(圖/iStock)
出現以下症狀要注意!
NOW健康指出,出現疑似心肌梗塞的症狀,像是出現胸悶、胸痛、胸骨下重壓感、合併冒冷汗持續10幾分鐘以上,尤其是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抽菸、冠狀動脈疾病、過去曾發生心肌梗塞或家族史有心肌梗塞等危險因子的民眾應特別提高警覺心。
常春月刊強調:不少病友認為心肌梗塞是心臟痛,但其實不會痛,反而是出現上述症狀,以及緊緊、吸不到氣的感覺,甚至是合併噁心、想吐。此外,悶痛的位置可輻射至手臂、脖子、上腹部、下巴、肩膀,當症狀持續時間超過十五分鐘,有高度可能是心肌梗塞。
(圖/iStock)
以下為常春月刊的報導中,統計網友發生心肌梗塞前的六大症狀好發率:
-
心絞痛:1,370 則
-
胸痛胸悶:1,310 則
-
頭昏腦脹:923 則
-
呼吸急促:845 則
-
冒冷汗:532 則
-
上腹疼痛:502 則
網友也分享道自身經驗,表示「心臟開始不舒服時要趕緊躺平,不要捶打胸口」、「不要自行送醫,要請求救護車協助,或是告知身邊的人請他們幫忙打119比較快」,這些方式才能在黃金5分鐘保護好自己,避免進一步惡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藉由以下方法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救心7行動
一、控三高-減風險
根據「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結果推估,高血壓病人5年內罹患心臟病、腦中風、腎臟病的風險分別是一般人的1.9倍、2.8倍及1.7倍。有三高問題,更應妥善控制病情,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極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如需用藥,應遵照醫師處方規律服藥控制及定期回診追蹤。
(圖/Unsplash)
二、拒菸-保健康
不管是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有增加心臟病的風險,鼓勵吸菸民眾要立即主動戒菸。戒菸對心臟的好處立刻就能看到,戒菸一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降低5成;而戒菸5年後,中風機率幾乎與無吸菸習慣的人相同。現在國民健康署提供二代戒菸服務,戒菸用藥也比照健保用藥,最高僅只須負擔200元,使戒菸不再是難事。民眾如有任何戒菸方面的問題,可撥打國民健康署設置的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或洽各縣市衛生局、所接受戒菸諮詢服務。只要下定決心戒菸、拒菸以及避免親友暴露到二手菸的危害,也就是重拾健康的開始。
三、挑(好)食
挑選低鈉飲食(減少鹽份攝取)有助血壓控制、選好油(拒反式脂肪酸、少動物與飽和脂肪,選天然植物油)、多蔬果、堅果、糙米類食物。
(圖/Unsplash)
四、多動-有活力
減少看電視、網路及拒當低頭族(3C用品)等靜態活動,維持每週五次、每次 30 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包括走路、使用大眾運輸、做健康操、跳韻律舞、慢跑、騎自行車等。所有運動不嫌晚,可以從每天運動 15 分鐘開始,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多動多流汗,對身體健康益處多多。
五、健檢-早發現
定期健康檢查,善加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服務內容包括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的檢查,以及早發現身體異常,俾能及早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及控制三高等危險因子,遠離疾病威脅。
(圖/iStock)
10大護心食物
-
蘋果:含豐富果膠可降低血脂與膽固醇
-
堅果:Omega-3脂肪酸降低心臟病危險因子
-
巧克力:黃烷醇保護心血管,降血壓、抗發炎
-
酪梨:不飽和脂肪酸有效控制膽固醇
-
橄欖油:多酚激發人體修復機制,抗發炎
-
香蕉:富含鉀,預防高血壓,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
番茄:茄紅素具強抗氧化作用,預防心肌梗塞
-
豆腐:大豆異黃酮促進壞膽固醇LDL代謝
-
燕麥:水溶性膳食纖維保護心臟,預防三高
-
洋蔥:二烯丙基硫醚暢通血管,防止動脈硬化
(圖/Unsplash)
除了上述食物,NOW健康與大家分享:《內科醫學年鑑》(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發表1項中國的新研究,發現每天喝茶2-4杯,可以改善健康狀況、延長壽命。還有助於降低如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