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觸爬山,新手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衣服該怎麼穿?」了,雖然山上的溫差大,保暖、防水、防風都非常重要,但也別忽略了最貼近肌膚的底層衣!挑選一件適合的底層衣(Base Layer),能幫你顧好排汗、透氣、甚至保溫的需求,調節身體的溫度和濕度,重要性並不亞於其他功能的衣著喔!
今天就要來跟大家分享,在「上山要怎麼穿?」的大哉問之下,怎麼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底層衣,搞定「洋蔥式穿法」的第一步驟!
洋蔥式穿法:指的是運用多層次穿搭的概念,讓衣服可以有更多元的組合,基本上會由「底層-排汗」、「中層-保暖」、與「外層-防風防水」三個項目組成。洋蔥式穿法的優點在於給予更多的彈性:試想,今天如果只帶了一件超厚的外套,在穿著太熱、脫掉又太冷的狀況下,就無法達到舒適、保暖的目的;但如果今天帶上山的是兩件相對比較薄的外套,就可以做更機動的調整囉!
挑選底層衣的三大重點
一、材質
登山的底層衣,目前以聚酯纖維、羊毛為兩大主流材質:聚酯纖維的排汗效果好、同時也具備快乾的優點,因此在濕熱的夏天、或是對於比較怕熱的人來說,是很理想的選擇,但缺點就是流汗後容易產生異味,因此部分廠牌會加入銀離子等具有抑菌效果的成分來改善異味的問題。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也有新創品牌利用天然的肉桂萃取物,來達到抗菌抗臭的效果,是對皮膚更友善的選擇。
相較於聚酯纖維,羊毛底層衣的優勢則是抗菌、抑臭、天然防曬,而且就算濕掉也還是有保暖的效果,因此許多人在進行冬天高海拔行程、或是多日縱走行程時,就會偏好選擇羊毛材質的底層衣;依據不同的需求,還能選擇不同的磅數(厚度)。至於缺點方面,羊毛衣除了乾燥的速度比較慢以外,對某些皮膚比較敏感或是相對怕熱的人,穿起來容易有刺、癢的感覺,建議若要購買羊毛衣,還是先到實體店面試穿比較保險喔!
想一次擁有這兩種材質的優點嗎?現在許多大廠也有推出混合的材質,如:羊毛混天絲、或是正面是羊毛、背面是聚酯纖維的底層衣,讓山友的選擇更多元。
最後也要提醒新手,外出爬山,一定要挑選適合的底層衣,若還沒找到「命中注定」的那一件,平常運動穿的排汗衣也是可以的,千萬不要穿著「棉質」的上衣就往山裡跑!棉質的上衣濕掉後無法保暖,又很難被體溫蒸乾,在流汗後很容易讓身體一直處於潮濕的狀態下,讓失溫的風險大增,這點可一定要記住!
二、機能
沒有一件底層衣能滿足你所有的需求,因此別忘了先想清楚,接下來要面對的登山情境,你會需要什麼樣的機能呢?
假設你接下來的週末想去海拔約 600 公尺的無耳茶壺山,那麼在平均氣溫可能上看 30 度、即將進入夏天的現在,就會建議你優先以「排汗、快乾」的機能來挑選底層衣。
但假設你接下來要安排的行程,是四天三夜的南湖大山,考慮到高海拔日曬較強烈、溫度較低、又有四天都不能洗澡,不希望異味同行的話,就會建議你以「保暖、抗菌」的方向來挑選。
那如果你接下來要去中海拔的鳶嘴山,想要一整天下來還是清爽無汗臭、卻又穿不太住羊毛衣呢?可以考慮試試看主打天然抗菌抗臭的戶外機能衣,讓你同時擁有絕佳的排汗性,又能無異味的走完一天的行程唷!
【好物推薦】穿不住羊毛、又想要穿不臭?試試這款肉桂做成的環保機能衣!
三、重量&縫線
重量及縫線看似都只是小細節,但其實也都會影響到穿著的舒適度與耐用度;以重量來說,衣服的材質與厚度就直接影響了重量,若想追求「零著感」的舒適度,就可以特別留意一下底層衣的重量,若能在 100g 以下,穿起來都會是相對輕而無負擔的。
而在縫線部分,可以特別留意衣服內面的縫線是否結構良好、或是採用平織的方式,前者會影響到衣服的耐穿程度(是否會洗個幾次就開始脫線、跑邊),後者則是因為底層衣直接接觸皮膚的關係,若縫線有處理好,自然能降低因磨擦產生的不適感。在挑選的時候,不妨仔細檢查看看!
結語
臺灣的山域海拔落差大、氣候差異也大,若未來計畫挑戰不同類型的山,底層衣最好多準備幾件適合不同天氣、溫度、環境的組合,才能讓每一趟行程,都能以最佳狀態進行,盡情探索山林之美!
【本文由「Hikingbook」授權轉載,原文出處:挑登山底層衣也有「眉角」?三個你該知道的重點】
📍更多百岳登山攻略,請點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