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這樣一句話,“人生就像餃子,無論是被拖下水,扔下水,還是自己跳下水,不被生活磨燙一下子,就算不得成熟。”很多道理年輕時不懂得,懂得時已不再年輕。經歷半生浮沉,才明白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那些我們曾不以為然的道理,原來蘊藏著幸福生活最真的意義。邁向精彩的人生下半場,這7個道理你一定要懂。
曾有人問蔡康永:“我們訓練情商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他的答案很簡單:“能舒服地做自己。”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能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很多人對人際關係有著很深的執念,總想給別人留下好印象。所以,常常會過度在意別人的感受,拼命滿足別人的需求和喜好。可這樣做並沒有得到好人緣,反而成為最容易被忽視的那個。一味地取悅別人的後果,就是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其實一個人最高級的情商,是讓自己活得舒服。對於別人的冒犯,我們不以憤怒的方式回應;對於別人的期待,不以委屈自己的方式迎合。
當你不再扭曲自己,不再活在他人的眼光和嘴巴裡,才會活得更自在。當你以一種更成熟,更平和的態度去堅守自我,你才會真正受人尊重。這才是高情商,帶給我們最大的意義。
關於讀書:年紀大了才發現,多讀書真的有用
生活中的糾結和痛苦,常常讓我們陷入一個死胡同里,不知如何是好。但當你打開一本書,你會發現你所有的情緒,都彷彿被人聆聽,被人理解。它會告訴你,這世界遠比你想像中的寬闊,眼前的挫折不過是滄海一粟。讀書越多,越懂得這世間萬物背後自有規律,對待很多事情的心態是平和的,是通達的。人生的旅途,遇見很多人,也走散很多人。最終我們都會明白,其實人這一輩子是孤獨的。唯有書籍,能豐富你的精神世界,陪著你走過漫長歲月。你在書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成為期待中那個最好的自己。
關於婚姻危機:別把婚姻看得太重,危機就不是件事
有人說,中年夫妻的現狀是:想過過不好,想離離不了。但其實,婚姻是一種人際關係,婚姻危機注定會產生,是因為任何人不可能做到永遠“完美”。我們會暴露自己的缺點,會變得想去控制對方,改變對方,甚至捆綁對方。說到底,都是因為把婚姻看得太重了。當你學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比如多跟朋友聚會,出遊旅行,讀書寫字,嘗試去提升自己。而非拿著八倍鏡去觀察伴侶,琢磨婚姻的時候,你會發現婚姻危機並沒有想像中可怕。自己活明白了,一切就都順了。
關於年齡焦慮:你怕的不是變老,而是老了一事無成
所謂的“一事無成”,其實都是比較出來的。跟年輕人比體力,跟有錢人比經濟,注定會讓自己感到無力。但是如果縱向看待自己的人生,你擁有的其實一直在向上累積。一個人痛苦的根源,在於已經擁有了90%的幸福,卻仍覺得剩下的10%也應該屬於自己。“當我四十歲的時候,身體健康,略有積蓄。已婚,丈夫體貼,孩子聽話。有一份真正喜歡的工作,這就是成功。”幸福其實很簡單,有事做,有人愛,有所期待。少一些比較,就少一些焦慮,牢牢握緊手中的幸福,且行且珍惜。
關於父母:父母不是慢慢變老的,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我們總以為時間還很多,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我們還有時間盡孝。但是卻忘了,我們在長大,父母也在變老。趁一切來得及,多陪陪父母,別讓親情留下遺憾。
關於朋友:朋友越來越少,留下的越來越重要
成年人的友情,總是一路走一路丟,聊著聊著就斷了,走著走著就散了。好友列表越來越長,能真正說得上話的卻寥寥無幾。每個人都要回歸自己的生活,沒有人願意花時間去維繫一份關係。新朋友交不到,老朋友越來越少,留下的越來越重要。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才漸漸發覺,真正的朋友是一種奢侈品。哪怕你們不常聯繫,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一定會伸出援手。在你遇到人生低谷的時候,他也一定會陪伴著你,帶給你力量。經歷歲月的洗禮,時間的驗證,才看清誰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朋友不在多,知己二三,便足以撫慰平生。
關於自己: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厚度
年輕時,我們為父母活;成家後,我們為子女活,為家人活。人生的下半場,我們應該回歸內心,學會為自己而活。有個長輩曾經發信給一名作家,他已經68歲了,但他有一個心願,卻一直未能實現,那就是學小提琴。作家鼓勵他,希望他不要害怕年齡的束縛,做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開心的事。半年後,他告訴作家,他已經學會了小提琴,並且現在免費在教小朋友們,還免費表演給廣場上的人聽。現在的每一天,他都非常充實和快樂,哪怕有一天行將就木,他也不再有遺憾。
人生不過百年,幕起幕落而已,活著活著就老了。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延展生命的寬度和厚度,為你活過的人生,做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事。在有限的時間裡,去體驗,去冒險,去探索,去幫助別人,去實現自我。這才是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
三毛曾說:“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走過半生,歷盡千帆,才明白我們一直追尋的答案,其實就藏在平凡生活的點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