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職涯GAP期對於斜槓有很大興趣(也有些誤解) ,常被洪雪珍老師的斜槓課程廣告觸及,從而得知韓第的《第二曲線》理論。
2020年郭瑞祥教授出版《人生第二曲線: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創新學》,引用疫情中最紅的關鍵字,將第二曲線理論從企業、政府管理面向帶進個人生涯發展規畫之中,提倡「超前部署」你的人生!
然而最近在Encore創作者小聚中,同事提出第二曲線(兩條交叉的S線) 的圖片引發討論。所謂的第二曲線,指的是在原有的曲線(發展)到達巔峰前,能順勢銜接到新的曲線,讓即將往下滑落的線條,有機會持續往更高的方向前進。太多的callings決定立馬把這本口袋書單找出來閱讀。
韓第,是在從我大學時期就很知名的管理大師級學者,透過歷史的變遷他看見更清晰的未來。
隨著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術,知識開始蓬勃交流。電腦科技的進展,中間人漸漸消失,組織型態也隨之改變,自雇者、個人公司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
我總以為這兩三年是世界變化最快速的時代,我們經歷了疫情鎖國、烏俄戰爭、通膨有感、股市的超漲與超跌、台海危機、白紙革命後大陸快速解封…….但相較於馬丁路德的時代,當時的教宗應該更覺得WTF!一個人居然可以撼動千年教規!拉長時間軸我終於釋然,這一切只是我短短人生中變動最快速的一段時期。
藉由閱讀《第二曲線》站在韓第的高度觀看古今,很驚訝地發現他在2015年提出的洞見在今日確實實現。
我們必須想像一下,有朝一日,如果機器人成為大部分工廠的主力,電話中心客服人員是會說話的電腦,汽車、貨車和火車逐漸變成無人駕駛,烹調完全自動化,由機器人為你上菜,消費者多半在網上購物,每個人在自家客廳或臥室就可隨時享受線上娛樂。到時候,演算法和電腦系統將主宰我們的生活。(bingo!)
1.曲線的週期正在縮短,更少的人可以做更多的事
跨國攝影器材公司柯達在巔峰時期雇用了14萬5千名員工。臉書只雇了6千人,而臉書花10億美元買下的Instagram只有區區13名員工(Encore已經超過13名員工不知道哪一天可以被併購賺大錢XD)。兩年後,臉書又花190億美元買下 WhatsApp。WhatsApp只有55名員工,但顧客人數高達50萬,而且還在持續成長。
2.網路賦予個人力量,分享經濟崛起
有了Apple Watch,你可以自行監測健康狀況,診斷疾病,同時還可以知道現在幾點。分享經濟崛起,花很少的錢或者免費就可以下載自己最喜歡的樂曲,也可以把自己的創作音樂和別人分享。利用網路,隨時隨地可以銷售自己的MVP最小可行性產品 (minimum viable product)。你身為顧客時所做的任何事情,現在都可以自行扮演供應商。
3.DIY經濟興起,把工作外包給顧客
無論喜不喜歡,我們都被迫跨入DIY經濟。多年前,殼牌石油引進新型幫浦到加油站,讓顧客可以自行操作幫浦加油。當時行銷部門有人反對自助加油:「顧客沒有人想把自己的手弄髒。」另一些人說:「除非提供顧客很大的折扣。」可是,他們都錯了。大家都很喜歡新的自助加油,顧客再也不需要無聊地等待站員把油加滿,還得找話題聊天,甚至支付小費。加油站成功地把工作外包給顧客,其他產業有樣學樣,包括航空乘客自辦登機、自行列印登機證等。
4.筆電變成我們的辦公室,遠距上班
「透過新型的虛擬連結能力,筆電成為我們的辦公室,但從此大家就再也沒辦法下班了。」
遠距工作在疫情前是大多數台灣人無法想像的工作型態,通勤時間兩三個小時是一種日常,也是一種必然的工作成本。但是在疫情下,企業加速進行數位的轉型,組織與成員間信任度提高,也提供我們更多工作型態的選擇。而我現在選擇「在家工作」。
5.跳蚤興起,契約型組織終將成為主流
隨著人力成本節節上漲,環境的快速變遷,企業追求更彈性的應變。用最少的成本獲取最佳的品質,外包將成為主流。
如果能清楚辨識個人或群體的貢獻,那麼隨著關鍵人才的議價能力提高,這種論績效計酬的方式必然日益普遍。由於獵才業越來越發達,今天即使薪水再高,許多員工都越來越不願只為一份薪水,就出售自己的智慧財產果實。他們將搖身一變為跳蚤,或一群群的跳蚤。
在時代的洪流中,也許改變是有感的,但不得不然。
人生在世,所為何來
一個小標敲中我心裡最深的why,我原以為回歸本業,賺很多錢就是人生的解答,但帶了一團並沒有比月薪兩萬的生活還要幸福快樂。反而不斷提醒這個題目「這一生,所為何來?」
疫情前,我追求的是「提早退休財務自由」,但韓第的一席話,也是我半模擬退休兩年多來的體會:
亞里斯多德的完美人生境界(古希臘文Eudaimonia,常被翻譯為幸福)是「為了造福他人而盡己所能,發揮專長」。韓第說我們都需要找到超越小我的目標,感覺自己對別人有所貢獻,發揮影響力。最近看瓦基的新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也重複這一觀點。也許是時候(年紀),考慮一個更利他,更快樂的人生。
文末用一個練習,為自己寫訃聞的練習,去釐清你真正想要成為的人。
「你希望別人記得什麼?」
即使你當時以為已經做得夠多了,仍然不夠,因為在生命終結之前,總是還有更多事情要做。停下來休息可能會冒著不快樂的風險,因為你沒有工作,沒有希望,更糟的是可能沒有人愛。
【本文由「米蘭達」授權轉載,原文出處:看淡人生起落,超前部屬你人生的《第二曲線》,利他也許是個選擇|閱讀筆記26】
米蘭達陪你讀書
- 延伸閱讀:毀壞也是新生的開始:保持自己的戰力,健康才是最大的資產
- 延伸閱讀:【40好齡】40+愛的輕量關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