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推估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58歲以上,每5人中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70歲以上更有70%以上罹患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其中女性患者較多於男性。
退化性關節炎是長者常見的疾病,主要是關節部位因軟骨過度使用磨損,或是滑液分泌發生異常,讓關節活動受到影響,就會產生疼痛、腫脹、發熱、僵硬等關節炎症狀,嚴重的更會造成骨刺、關節變形影響活動能力,先天家族基因、老化,會使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率提高。此外,抽菸、反覆性動作的過度勞動等後天因素也是傷害膝關節重要的危險因子。
(圖/iStock)
衛福部也列出罹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因子:
- 年齡大於50歲
- 早晨起床關節僵硬少於30分鐘
- 活動膝關節時發出聲響
- 膝關節壓痛
- 膝關節腫大
- 觸摸膝關節無發熱
關節炎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穩定的療法可以阻止或逆轉疾病的發展,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關節炎保健的重點。只有早期發現,在尚未需要到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之前,還可利用在關節內注射玻尿酸、類固醇的治療方式,可延緩關節損傷。
運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國健署說明,根據國外研究發現,47-58歲間的婦女高活動量可以減少未來幾年關節炎發生。因此,適度運動可以保護關節,不運動反而不好:
提高活動量的運動應為低衝擊性。依據運動生物力學研究,行走、跑步或跳躍時,著地時關節受力最大,肌肉若無法吸收衝擊力,容易導致受傷。因此,對於體重較重者,可選擇衝擊力較小的運動,例如騎飛輪取代跑步機,或於水中運動,利用水的浮力減少衝擊。
另外,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大肌群應每周訓練2-3次、休息間隔48小時。運動前,建議應讓關節周邊肌肉進行數次的收縮作為暖身。再者,伸展運動可維持關節活動度,也可減緩關節僵硬。伸展拉筋時,拉到關節感覺緊的位置即可,不要過度拉伸,以避免造成拉傷。
(圖/國健署)
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方法
除運動外,傅裕翔醫生和陳鈺泓醫師也提供以下預防退化性關節炎小方法:
- 正確坐姿站姿 :避免駝背、避免翹腿、站三七步、長期久站久坐等
- 不盤腿:盤腿坐最傷膝蓋,膝關節過度彎曲,將承受體重8倍的壓力
- 不坐矮椅子:椅子太矮時,在起身和坐下時都會加重膝蓋和髖關節的壓力
- 少彎腰取物 :盡量避免彎腰,如果要拿低處物品,可以蹲下拿取
- 維持健康體重 :體重過重會對膝蓋施加大量壓力,可同時強化肌力,避免膝蓋承受過多壓力。過重會增加關節負擔,加速關節磨損。這就是為什麼國外過重的人很多都要坐輪椅,因為關節已支撐不了身體重量
- 運動傷害保養 :有退化性關節炎不代表就不能動膝蓋,事實上,持續低衝擊性運動(像是游泳、走路等)是能有效預防&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 若有膝蓋運動傷害時,應聽從醫囑冰敷熱敷、休息、減少承重並後續復健
- 膝蓋保暖:膝蓋本身脂肪少,膝蓋著涼會讓膝蓋的血液循環減弱,讓關節更僵硬痠痛
- 補充營養素 :飲食多注重蛋白質、鈣質、維生素D3的補充,可以強健肌肉和骨骼密度
- 吃抗發炎食物:建議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Omega3等營養素,減少關節發炎症狀
(圖/iStock)
- 安可編提醒:若不舒服,還是要到醫院請教專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