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母的共同回憶湧上心頭,令人感到幸福洋溢
──如果雙親之中有一人先走,更要好好安排健在的長者的生活。
父母在,多同遊
和朋友一起參加四天三夜的馬祖旅遊團,一行共有二十名團員,其中有六位是同一個家族的成員:年屆中年的兒女、媳婦和女婿們,簇擁著坐輪椅的母親。馬祖風景秀麗,可是地形高低起伏,賞景需要體力,這一家人齊心協力攙扶著不良於行的母親上下車、船,吃飯時,幫母親夾她愛吃的菜……讓人看在眼裡,好生羨慕。
團員中有三對母女,有一天在午飯後,我和其中一對母女坐在樹蔭下,吹著涼風聊天。
「真高興我女兒這次特地回國,陪我來旅行,有女兒在,這趟行程我都不必動腦筋,好有安全感。」六十歲出頭的母親轉頭看著女兒微笑,接著繼續對我說:「我爸媽還在世的時候,我們幾個孩子也曾有好幾次帶著上了年紀的他們出去玩,盡心盡孝,了無遺憾。只不過,這幾天,看到同團那幾個子女開開心心地推著坐輪椅的母親逛街、買土產,讓我又觸景生情……」她說著,眼眶有點濕潤。
我何嘗不是呢?在北海坑道幽暗的潮濕步道上,大家一個接一個地往前走,我剛好跟在這個家族的女婿後面,看他小心翼翼地推著岳母的輪椅,不禁想起多年前,兩個姊姊和我帶失智的九十二歲母親到日本福岡自助旅遊,上到一個坡道時,我無力把坐在輪椅上的母親往前推,又不敢把輪椅往後退,正當進退兩難,幸好有位日本男士前來幫忙,才得以順利前進。
那時候,被我們三姊妹團團圍繞的母親顯得安心、放鬆,也很享受的樣子。但失智讓母親常把福岡當成台北,也不記得我們遊覽過的景點、吃過的拉麵,所以那趟旅程與其說是為了讓母親高興,還不如說是讓做子女的我們盡點心意,減少日後的遺憾。
一開始回想,接著便勾起了我更早之前的記憶:從前,曾多次與爸媽和大哥同遊台中、鹿港和鹿谷等地,在車裡,大家專心聆聽輕度失智的父親重複說著他小時候當學徒的奮鬥往事──說者津津有味地一再跳針地述說,聽者都心照不宣。
有人對你囉嗦,比沒人囉嗦好
生命不斷循環:小時候,我們受父母呵護;成年後,我們開始擔心父母的健康,安排父母就醫,如果雙親之中有一人先走,更要好好安排健在的長者的生活。現代人長壽,不少六十五歲以上的人還有長輩要照顧,比如此次同遊馬祖的一位朋友,九十二歲的母親雖然有其他姊妹照顧,但她還是天天打電話回家,對母親噓寒問暖。
人生有許多牽掛,我從求學時期便離家北上,每回當抵達住所後,一定會打電話回家報平安,直到後來上班也始終維持這個習慣;如果因為塞車或者忘了,而沒有在父母預計的時間內打電話回去,他們一定會來電追問。那時覺得好煩,如今父母不在,多年沒這牽絆了,反而感覺若有所失,正印證了母親當年常告訴我的:「有人對你囉嗦,比沒人囉嗦好。」
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但那個時代的人壽命較短,通訊困難,交通不便,旅遊業也不發達,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我常想,現今的成年兒女如工作上允許,時間調配得宜,最好趁著父母尚未衰老或失智時,一同快樂出遊。不管距離遠近、時間長短或次數多寡,留下共同回憶,日後湧上心頭時,總會令人感到恩情滿滿,幸福洋溢。
精選內文經 寶瓶文化 出版授權
摘自作者:劉秀枝 —《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