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一個人太閒了,也就被荒廢了。年過五十,千萬別讓自己的「太閒」了。
01 不要在工作上「太閒」了
年過五十,看起來有了「閒」的資本:工作上已經駕輕就熟,生活上已經按部就班,財富積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那些將工作視為負擔的人,巴不得退休的日子早一點到來,好讓自己快點進入到「名正言順」地不用工作、薪水照領的理想生活中。
比如,很多年過五十的人,開始仗著老資歷,做工作不再親力親為。一方面拈輕怕重,動輒就拒絕;一方面做大小事情,都慢慢悠悠的,不講求效率,更不講求質量。敷衍了事的態度,無處不散發出滿滿的負能量。
與這樣的同事為伍,工作熱情和工作激情都不免受到影響。他們上下班遲到、早退已經不再遮遮掩掩,還擺出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就算扣考勤獎,在會議上被當作反面教材,也依舊「我行我素」,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
他們滿嘴跑火車,不是吹噓自己當年有多神勇,就是抱怨自己遭遇的種種不公平待遇,似乎自己工作了一輩子,還是個普通職員,都是別人的錯。
起初,主管還會端著架子,給他們分配工作,可他們全然不當一回事,樣樣都做得馬馬虎虎,久而久之,主管也就徹底放棄了。而當他們真正徹底閒下來之後,再也沒有了聽眾,端架子也沒人搭理。公司裡任何事情,都不再需要他們勞心費力,他們不被需要,也不被提及,成為了徹底的被邊緣化的人。
等他們自己清醒過來,自己被晾在一邊了,才發現,真正無聊的日子來了。找不到存在感,找不到價值感,更找不到歸屬感。「閒」簡直就是慢性殺人工具,於無形中,將人「凌遲處死」。
02 不要在生活上「太閒」了
很多人羨慕外國人,不管白領還是藍領,每年都有固定的休假時間,從兩周到幾周不等。這段時間,全家出遊,賞美景、吃美食,玩得不亦樂乎,等到假期歸來,又「滿血復活」,全情投入工作。
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來說,偶爾閒幾天,無異於給疲憊的身心放個假,進行自我調節,以便更好地工作和學習。
可一旦閒得久了,就會變得懶散,不思進取,日子成為了得過且過,在莫名的無聊和惆悵中漸漸迷失了自己。
表姐十六歲就輟學打工,後來和表姐夫到上海闖蕩,利用打工所學的技術,開了一家化妝品生產和銷售公司,用了十年來的時間,實現了身家過億,也把兩家的親戚都帶出去了,賺得盆滿鉢滿。
正當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表姐全然沒有了以往的鬥志,總覺得她一個人吃了太多的苦,全家的親戚們都虧欠了她。
她不再上班,天天在家喝茶、讀經、健身,就這樣閒了三年,公司錯過了發展的黃金期,產品未能實現升級換代,漸漸被市場淘汰。
此前,全家人都加班加點忙事業,累得精疲力盡,如今,全家圍繞公司破產如何清算,如何劃分財產吵得不可開交。
03不要在學習上「太閒」了
富蘭克林說:「有的人25歲就死了,只是到75歲才埋葬。」之所以活成了「行屍走肉」,莫過於一個人在學習上太閒了。
當一個人拒絕接受社會的進步,先進文化的衝擊,將時代的發展和變化置之門外,採取一種逃避和不理睬的態度,他漸漸就會活成一個「落伍的人」。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辦公室發送通知不再使用紙本文件,而是以LINE群的通知為準時,很多人,居然嚷嚷著「我不會看LINE,沒看到就算了。」
人,最怕的就是被「制度化」,當自己被訓練得像台機器了,再也不想更新,就接近於「報廢」了。
結語:隨著年齡的增長,人越來越不想動了。不想動腦,學習新的知識;不想動嘴,結交新的朋友;不想動腿,鍛鍊身體。從身體到心靈上,都想讓自己處於一種「閒」的狀態,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可越是無所事事,越是覺得活得沒勁。還是不要放縱自己「閒」下去吧,讓自己身處一定的壓力之下,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