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品牌大量投放 KOL 的時代,邊際效益已逐漸遞減。現在,越來越多台灣品牌開始重視 KOC(關鍵意見消費者) 與 KOS(關鍵意見銷售,Key Opinion Sales) 的角色。本文將結合安可日子的觀點與案例,解析品牌如何透過 KOS 打造私域經營的新模式。
什麼是 KOS?
KOS(Key Opinion Sales, 關鍵意見銷售)通常是由品牌內部員工、門市人員或與品牌高度綁定的角色所擔任。例如:
- 美妝專櫃的櫃姐/櫃哥
- 服飾零售的店員
- 咖啡廳的咖啡師
- 家電門市的顧問
與 KOL、KOC 的比較
- KOL:具影響力,但投入成本高,粉絲信任度不穩定。
- KOC:成本低、口碑真實,但產量有限。
- KOS:深度了解品牌與產品,能提供更專業建議,且能快速放大規模。
在安可的實務經驗中,KOS 並不是替代 KOL/KOC,而是補位角色,特別適合承接私域經營與門市體驗,將「種草 → 購買 → 長期關係」打通。
品牌 KOS 的三種經營模式
模式一:引流到店
適合 高客單價或專業服務型產業,例如:精品零售、咖啡/茶館、醫美診所、教育服務。
做法是先在公域(IG、TikTok、LINE 廣告)種草,再引導顧客到店,由 KOS 完成體驗與成交。
範例見解:
- 誠品生活:讓店員以「閱讀顧問」身分拍短影音介紹書籍,再引導讀者到店體驗閱讀角落。
- 晶華酒店:館內服務人員以「小旅行企劃師」的角色分享住宿體驗,讓顧客願意現場消費餐飲或升級房型。
- 高雄在地珠寶店:店員以「送禮顧問」身份,錄製影片介紹結婚對戒的選購流程,最後導流顧客到門市試戴。
👉 安可能協助品牌透過 內容工廠公式化產製,讓不同層級的 KOS 都能快速複製內容,不因個人差異而斷層。
模式二:閉環轉化
適合 低客單價的標品或快速消費品,例如:食品飲料、運動用品、生活百貨。
透過 KOS 的日常分享,顧客可在社群看到內容後直接下單。
範例見解:
- 全聯超市:門市員工在 LINE 社群分享今日優惠、試吃心得,顧客直接線上下單宅配。
- 運動品牌(如 DIADORA、PUMA):店員在 IG Story 分享新品球鞋穿搭,並附上購物連結,讓粉絲直接購買。
- 手搖飲品牌:店員拍攝「每日推薦飲品」短片,搭配外送平台連結完成訂單。
👉 安可的服務可以幫助品牌 建立績效追蹤系統,讓 KOS 的銷售內容轉換成數據,直接回饋到品牌 CRM 與獎勵機制。
模式三:打造品牌聲量
除了銷售,KOS 也能扮演 品牌小型代言人,以更自然的「生活視角」創造聲量。
範例見解:
- 美妝專櫃:櫃姐以「一日上班妝容」分享彩妝技巧,影片同時傳遞品牌專業感與親和力。
- UNIQLO 台灣:店員分享「本週穿搭提案」,拍攝生活化短片,內容真實自然,拉近消費者距離。
- 咖啡品牌(如路易莎):咖啡師以「早晨開店日常」的方式,順勢介紹新品咖啡豆或甜點。
👉 安可能協助品牌在 選題規劃、內容腳本、社群分發 上提供支持,讓 KOS 不再單打獨鬥,而是有一套完整的內容資產庫可沿用。
品牌自建 KOS 的關鍵
台灣許多品牌在執行 KOS 時,常遇到以下問題:
- 只把 KOS 當成 KOL/KOC,忽略後端承接,導致名單留不住。
- 缺乏內容支持,讓門市人員「用愛發電」,長期無法持續。
- 過度聚焦銷售,忽略了 KOS 在品牌故事、顧客信任建立上的價值。
安可的解方
- 透過 創作者共創,將外部創作者內容與內部 KOS 串聯,避免單點斷裂。
- 建立 內容工廠與數據追蹤,保障內容長期輸出。
- 設計 激勵制度,讓 KOS 在銷售、內容與聲量三方面都能獲得回饋。
KOS 是品牌私域的重要拼圖
KOS 不只是銷售,更是品牌與顧客建立信任的橋樑。
安可認為:
- 公域廣告 用來拉新曝光。
- KOS 與私域 負責深化互動與信任。
- 內容工廠與創作者網絡 幫助品牌將這些接點放大成資產。
在 AI+私域行銷時代,品牌若能善用 KOS,將不只是賣出一件商品,而是累積一段段真實的顧客關係。
👉 想知道如何為品牌打造 專屬 KOS 內容系統?
立即聯繫安可顧問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