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qrcode

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放棄整理」,其實是人生階段的轉移

這陣子整理界最大的話題就是,全世界的整理教主-近藤麻理惠說生了三個孩子之後,放棄整理這件事。我們可以從兩個面向來看麻里惠的發言。

凌亂的家中整理

(圖/Pexels)

 

第一是所謂的放棄這件事的程度來看

一個經年累月都一塵不染,所有物品都有自己家的房子,不管是整理收納或者是美化的軟裝,都是藝術等級的居家環境。說到放棄這兩個字,大概就是從100分降到85分的程度吧!

絕不可能是我們所謂的放棄到完全不理不睬,任由物品在生活空間中無止盡的失序下去。若因麻理惠的發言,以為整理教主會把自己的家搞成雜亂無章,玩具到處都是、衣服都披掛在各種椅子上,甚至地上。碗盤不洗就放在水槽很多天,灰塵堆積厚厚一層,那我們也太會安慰自己了。

 

第二個面向,以人生階段來看

長年在全世界擔任整理教主的麻里惠,現在是三位孩子的媽媽,在她的第一本書” 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術”中,她曾提到,她從小就喜歡看家事雜誌,從中找靈感,熱愛整理這件事,不只整理自己的東西,還整理到家人的,與家人之間因為整理而有所爭執,在多年的練習與經驗累積,才領悟出以物品種類來整理,並且這件物品對主人來說必須要”怦然心動”,透過精進整理技巧、產品開發、實況節目的開播,晉身成全世界的整理教主。

 

然而…教主也是人,也會長大,也有自己的人生規劃,現在是人妻、人母,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先後順序。

 

家中一隅

(圖/Pexels)

 

心寓空間整理的五大整理流程中,最後一個流程是” 調整”;

調整有兩大意義,一是整理後的調整,一是依照人生階段的不同而有所調整。

  1. 整理後的調整

第一次大整理後,建議在每個空間(包含櫃子)都用便利貼在該處貼上物品種類,讓自己與家人習慣新的物品擺放位置,並觀察大家遵守的程度。若是發現自己與家人對於新的擺放位置不那麼順手,家庭成員使用物品後不太容易歸回原位,那就得與家庭成員討論,是否新的擺放位置不順手,需要做調整。從第一次大整理到真正物品的定位,其實都需要時間與共同生活的成員一起討論的,千萬不要自己整理得很開心,”看起來” 很整齊很美,實際上對於使用者不那麼友善,卻又抱怨其他人不遵守自己整理的成果。

 

  1. 人生階段的調整

每個人生的階段,對於空間的使用與規畫安排上,都會有很多的不同。

 

單身時

一個人獨佔所有的空間,想怎麼放就怎麼放,不整理其實也無所謂。只要沒有情緒上的困擾,沒有找不到東西的煩惱,說實話,這個階段,真的是想怎麼整理,想不整理都可以的階段。

 

當有另一半時

(圖/Pexels)

 

不再是”我想怎樣就怎樣”的階段,開始得學習如何共同生活,開始得把衣櫃的空間分給另一半,開始得在不一樣的生活習慣裡找到平衡點。大家一定聽過,有夫妻因為擠牙膏的方式不一樣而吵到要離婚,整理也是這個階段開始需要思考如何分配空間,物品怎麼擺放,雙方都能好好地維持,與另一半開始協調與妥協就從空間分配使用開始。

 

第一個孩子出生

(圖/Pexels)

 

應該說,孩子尚未出生前,家裡的空間就被小傢伙漸漸地侵占了;恩典牌衣物,嬰兒用品,玩具,嬰兒床,遊戲墊,各式各樣的嬰兒小物,推車,嬰兒座椅….應該還可以列上100項物品,看著越來越多小傢伙的東西,漸漸消失的生活空間,有嬰兒到學齡前孩子的家庭,通常是家中空間最為混亂的時期,這也是整理教主麻里惠近期的現況。這時,了解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發展階段,設計可以協助孩子一起跟父母整理的環境,不要求孩子學一次就學會整理這件事,不要求孩子要做到完美整理這件事(其實根本沒有完美這件事),在能接受的程度下,容許家中一些的不完美,也是讓家庭和諧的方式之一。

 

孩子離家的空巢階段

從組家庭開始,累積了許多回憶,第一次的約會,結婚時的照片,許多孩子的第一次,每個值得紀念的人生時刻的物品、每一本喜愛的書、每一件對於自己有重要回憶的物品,有時還有上一代的回憶物品,家具,衣物。到了這個階段,該思考的是: 我想要怎樣過下一階段的生活?尤其孩子都已經離家獨立,家中是否真的還需要保留孩子幼稚園時期的畫作與百科全書?孩子小時候上台表演的那件衣服?

物品之所以有其意義,是我們的經歷與回憶所加諸在物品上,回憶一直都會在,不論是否有這件物品。這階段的整理最為困難,每一次的整理都像是掉進時光機一樣,每一件物品都會帶我們回到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某個時刻,與當時的人事物再度連結起來;感覺上,不就昨天的事情嗎?怎麼已經過了幾十年了。

這階段的整理,建議以麻理惠的整理魔法裡的方式,把回憶類物品放到最後整理,先從最簡單的廚房食品與冰箱開始練習整理這件事,慢慢地到增加困難度。千千萬萬不要一開始雄心壯志,要在一個星期內把所有物品都整理完畢,有時,後悔丟了哪個物品,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不如一天半小時一小時的,一次就一個小小的空間開始整理起,搭配整理記錄表,增加自己的信心。用自己最舒服的速度跟方式,在人生的後半段,不論在生活環境上,心靈上,都達到自己的平衡。

About Creator

Encore Editor

Encore Editor

Encore focuses on providing content and connection for a more mature audience, from health and lifestyle to personal growth and learning.
Let us accompany you along the way as you live your best all over again!

Keep in touch

聯絡我們

新聞稿提供
joyce@encoredays.com

業務合作
nicki@encoredays.com

其他需求或意見
ask@encoredays.com

投稿
ask@encoreda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