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qrcode
  1. 首頁
  2.  »
  3. 安可聊關係
  4.  »
  5. 享玩樂
  6.  »
  7. 澳門最強廣場攻略

澳門最強廣場攻略

 

既然都寫了里斯本與波爾圖的廣場攻略,身為當時葡萄牙境內的第二大城(現在人口甚至多於里斯本),勢必也要來個廣場攻略吧。畢竟東方與西方的城市規劃概念差異頗大,澳門也成為現今東方少數仍保有歐式廣場的小城市了。

 

媽閣前地

 

*左側綠色葡式建築為前海事博物館

 

媽閣廟前地算是來澳旅遊的第一站,除了是行程的起點外亦可以是澳門歷史的起點,因位置在於媽閣廟前而得名。另外據說當初葡萄牙人就是由此上岸,再問過當地人地名為媽閣後,確立了澳門西文名稱Macau的由來。

 

 

建築上具閩南特色的媽閣廟約創建於1553年至1557年,與蓮峰廟及普濟禪院是澳門三大古剎,也是澳門現存廟宇中有實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廟宇。

沿著媽閣斜巷不遠處即可抵達1874年建成的港務局大樓,初作為在澳門的印度藉警察之營地。因應果亞地區的伊斯蘭信仰,其外牆柱窗是穆斯林式穹頂,配合通花圍柵,為仿阿拉伯樣式廊道建築。


亞婆井前地

 

 

傳說明朝一位婆婆在此地築水池貯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飲用,故人稱呼水池爲亞婆井。亞婆井周圍是葡萄牙人在澳最早的聚落,葡萄牙民謠更說:「喝過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

 

*目前的景觀於1996年重修,實際的亞婆井水泉則位在斜巷高地,非此噴泉

 

 

崗頂前地

 

 

約建於1849年的崗頂前地面積不大但卻擁有豐富的人文與宗教景觀,周圍包括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均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建築。

 

*右側為聖奧斯定堂側面,前方則是匯業銀行的行政中心大樓

 

 

於1586年來澳傳教的西班牙奧斯定會修士在崗頂興建了會院及恩寵之母小堂。初建時,由於以棕櫚樹葉作頂,風吹時看似龍鬚飄飄,故被稱龍嵩廟。3年後歸葡萄牙人所有,1591年便在現址興建一座供奉聖母的敎堂。1872年,教堂的主堂和祭衣間坍塌,於是教堂在1875年進行重修,遺留至今。

 

 

*建於1758年的聖若瑟修院(左)與建於1894年的何東圖書館(右)

 

*中文名稱取自於全中國最早的西式劇院崗頂劇院(1860)

 

議事亭前地

 

 

議事亭前地為處澳門中心區域,歷來上任的澳門總督,必在此舉行儀式,檢閱駐澳門的海陸軍隊。1940年,曾豎立一個攻打前山炮台和殺害清朝將士之葡萄牙軍官美士基打銅像,文革期間被華人群眾拉倒,原地則被改建一噴水池至今,俗稱因此而成。

雖然議事亭前地為現今澳門最重要的廣場,但直至九十年代初,這裡都仍是水泥馬路人車交雜。而後澳葡政府才重金聘請葡萄牙的技師以黑白相間之葡國石舖砌前地及相連街道地面,使之成為帶葡萄牙城市風格的行人專用區。

*議事亭大樓始建於1784年,經過多次整修後現今的樣貌來自1999年的改裝

*建於1929年的澳門郵政局大樓


板樟堂前地

 

 

板樟堂前地為議事亭前地通往大堂或大三巴必經之路,命名自創建於1587年的玫瑰聖母堂。於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華人稱為板樟堂,直至1874年曾因火災而焚毀方改為磚石的結構,重建後成現在的規模。

 


大堂前地

 

 

大堂前地俗稱大廟頂,是澳門主教座堂堂(俗稱大堂)前的廣場,廣場鋪了充滿南歐風情的黑白色石塊磚塊,建有一噴水池與石十字架。

 

 

 

主教座堂歷史悠久。始建於1576年以前,本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築,經過多年的風雨剝蝕,殘破不堪。1849年,天主教集眾捐款,重新改建,今日的外型規模,乃奠於此。1874年的甲戌風災,大堂頂部的原有的兩個拱頂被颱風所毀,一直沒有修復而形成今天的平頂設計。1937年,主教座堂再次改建為三合土建築,耗資十萬零九千元,成為今日壯麗堂皇的外觀。

 

 

 

耶穌會紀念廣場

 

 

耶穌會紀念廣場是位於澳門大三巴牌坊前的廣場,為紀念到澳門建立了聖保祿學院的耶穌會會士。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即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聖保祿教堂是中國第一座巴洛克式建築,教堂前壁在建造時將東方的裝飾圖飾如中國傳統造型的石獅子、漢字和象徵日本的菊花與歐洲的古典元素相結合,屬於東西方藝術交融的結晶,代表了天主教藝術在遠東的成就,也反映了澳門在歷史上的東西文化交融及其獨特性。教堂在經歷過2次大火與重建後,於1835年再度遭受祝融之災,之後因葡萄牙的經濟與政治等因素便沒再修復,如今僅存立面,但仍可一窺當時規模之宏大。

 

 

一旁的戀愛巷名字是來源於其葡文名稱「Travessa da Paixão」,「Paixão」可解釋為迷戀和激情;但根據附近街道例如大三巴右街的葡文名稱(Rua da Ressurreição,Ressurreição 是復活,相當於英文 Resurrection),「戀愛」的本義是耶穌受難(相當於英文 Passion)。目前巷內有顏色繽紛的葡式建築、%arabica澳門分店與文藝電影院,值得一訪。

 

康公廟前地

 

 

康公廟因往時廟前瀕海,相傳有木製康王神像浮至,居民乃建祠奉祀,後於咸豐十年(1860年)建廟。康公廟前地早期臨海並接壤當時最長且熱鬧的呬孟街(今十月初五街),是眾多廣場中唯一以華人聚落的地區。


白鴿巢前地

 

白鴿巢前地的葡文名字意為賈梅士前地,源自於白鴿巢公園內的賈梅士洞,以表揚葡萄牙詩人賈梅士的愛國之情及其成就。而其中文名字源自十八世紀曾在此居住的葡萄牙富商馬葵士有關,因馬葵士所養白鴿棲於簷宇,遠觀像白鴿巢一樣,故而得名。白鴿巢前地周邊為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居住區。在白鴿巢前地旁邊,一同成為文化遺產的建築有聖安多尼教堂、基督教墳場和東方基金會會址,其他古老名勝還有白鴿巢公園。

 

聖安多尼教堂初建於1560年,原是用茅草和竹棚搭建而成的。直至1638年,方改以石頭重新興建。另外很多澳門人及葡國人在此舉行婚禮,由於外國婚禮多數以鮮花裝飾,故聖堂時常出現一片花海,因此華人亦稱之為花王堂。

 

東方基金會建於1770年代,是澳門富商俾利喇(Manuel Pereira)的別墅。後來租給英國東印度公司,作為該公司駐華商務監督、大班及英國駐中國高級官員的住所。1885年該房屋成為澳葡政府的財產,二十世紀60年代後曾改作賈梅士博物院,現在則是東方基金會。

 

亞馬喇前地

 

 

亞馬喇前地是於1930年代填海而成。1940年澳葡政府在此設立紀念亞馬留的騎馬銅像,故曾俗稱銅馬廣場。1992年時經歷第一次改建,擴大面積和在地底建造停車場和商場,而銅像自此亦被移走並運返葡萄牙;2005年時再度改建,成為現在的多層迴旋處和地下停車場。

 

*建於廣場北側的葡京酒店於1970年開幕,至今仍維持當時樣貌並依舊是澳門地標建築

 

 

後記

 

澳門著名的廣場通常都是依宗教建築而建,每個廣場其實距離都不遠步行都可以接受的範圍。以廣場為大地標作為景點與景點間的串連安排,絕對是入門澳門的不二選擇。

 

【本文由「 零售旅人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澳門最強廣場攻略

 

📍享受旅行的同時,別忘了也要多陪陪年長的父母喔!回憶無價!

 

qrcode

關於作者

更多最新文章

Keep in touch

聯絡我們

新聞稿提供
joyce@encoredays.com

業務合作
nicki@encoredays.com

其他需求或意見
ask@encoredays.com

投稿
ask@encoreda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