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qrcode

登山失溫勿輕忽!五個預防重點,你做對了嗎?

今年冬天高山頻頻降雪,許多人都想要趁機上山賞雪,但你知道嗎?如果沒有選擇對的衣著,反而會讓失溫的風險升高!要理解為何會如此,就必須先來認識「失溫」這個在山上極為危險的風險因子。當你理解為何爬山會發生失溫的狀況、以及如何預防,才能真正做好準備,將上山的風險降到最低!

 

  • 別輕忽失溫!三小時就奪魂

人體正常體溫是 37 度,而「失溫」指的是身體核心體溫低於攝氏 35 度,根據「333 原則」,人沒有食物可以活過 3 週,沒有水是 3 天,但是失溫 3 個小時就會致命;而且,失溫會影響一個人的判斷力,若沒有及早介入,當事人可能不自覺地任由情況惡化,而錯失寶貴的救援時間。因此,預防失溫絕對是首要要務。舉例來說,如果在山上發生迷路、天氣差必須迫降、隊員受傷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與規劃的行程有落差,而得在非預期的狀況下在山上過夜的時候,就有可能同時面臨失溫、沒水、沒食物的狀況,此時,根據 以上的 333 原則,應該要優先預防失溫的發生。

在山上判斷自己或隊友是否有失溫的狀況,必須以「當下身體狀況」和以下的「瑞士失溫分級系統」來做嚴重程度的判斷,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進入瑞士失溫分級系統的第二級失溫,死亡率就非常高了,因此,對失溫的警覺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若在登山的過程中,自己或隊友出現身體顫抖、感覺很冷或麻木、運動能力減弱、不想講話、甚至判斷力下降的狀況,就應該要特別留意,並趕快做適當的處理。

不過,面對失溫的狀況,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正確的觀念、並做好預防的工作,才是最有效的。接下來就來跟大家介紹五個預防失溫的重點,分為上山前的準備與上山後的預防及處理,一定要知道並確實做到喔!

 

  • 預防勝於治療!如何避免失溫?發生失溫怎麼辦?

要預防失溫發生,在上山前就應該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上山後,更是要隨時注意自己與隊友的狀況,並把握「防止體溫散失」與「增加體溫」的兩大原則,才可以將失溫的風險降至最低。而萬一發生失溫的狀況,也應該要盡快按照這兩大原則做應變處理。

 

  • 上山前的準備

如同上面所說,失溫,是要用預防的。上山前,確認一下這幾點都做到了嗎?

 

天氣惡劣不外出

臺灣春夏天氣容易不穩,夏秋則是颱風高峰,冬天在高山上可能會降雪,若在上山前,已經預知有大雨、颱風等狀況,就應該要盡量避免上山。若是雪季上山,也應該要確認自己的裝備與技術都足夠再上山。

 

▎正確的衣著穿法

穿著上的最高指導原則是避免將衣物弄濕,不管是因為內在因素(流汗)或外在因素(下雨、露水等),以避免水寒效應的發生。

 

水寒效應:在山區的低溫環境中,如果身體潮濕,身體所散失體熱的速度是身體乾燥的 25 倍,是造成失溫情況的主因。衣服的穿法以洋蔥式穿法為原則,最底層是排汗衣、排汗內衣,可以快速帶走皮膚上的水氣,保持身體乾燥溫暖;中層則是具備吸濕排汗的保暖衣,可以持續排出底層導出的水分,並防止不必要的熱量流失;最外層則是可防風、防水、及保暖的外套,避免風寒效應與水寒效應。因此,像是文章開頭提到的冬天上山賞雪,就算帶了很多保暖的衣服,如果底層與中層無法順利的將身體產生的汗排乾,就有可能讓身體處在潮濕的狀態下,反而容易增加失溫的風險。

風寒效應:當風速增加,會將身體內的熱能帶出體外,導致皮膚表層溫度下降,最終導致人體內的溫度下降。風寒效應只發生在於沒穿著衣物的皮膚上,所以需要透過適當的保暖穿著,將風寒效應降到最低。

 

此外,因為頭部會散失大量體熱,因此頭部的保暖也是非常重要的,並且要覆蓋住三個重點——兩側的太陽穴以及後腦杓,才能真正達到保暖的效果。

這邊要特別提醒,很多人會穿著棉質衣服去運動,但爬山不應該穿棉質衣服,因為這類衣服濕掉以後無法保暖,又很難被體溫蒸乾,在流汗後很容易讓身體一直處於潮濕的狀態下,讓失溫的風險大增,是一定要避免的!同樣地,牛仔褲這類容易吸水的衣物,也應該避免。

 

▎帶足必要的裝備

每次上山,都應該要攜帶備用的保暖衣物,並用防水的袋子裝好、綁緊袋口;這樣上山時如果身上的衣服不小心濕掉,就可以儘快換下濕衣服,避免體溫繼續流失。

【小技巧:高山上怎麼快速把濕衣服弄乾?】

在高山上,如果衣服、襪子、手套濕掉了,可以在耐高溫的寬口塑膠水壺中裝滿熱水,然後把濕掉的衣服跟襪子包住水壺,睡覺時一起放進睡袋,衣物的水分會較快蒸發。如果衣物很溼,要先擰乾後再包住水壺,放到塑膠袋裡,再整包放進睡袋,就不會把睡袋弄濕了。如果是鞋子濕掉,可以直接把裝滿熱水的水壺塞到鞋子裡,也可以讓鞋子比較快乾喔!

另一個很重要的裝備、也是許多人會忽略的,就是刁山小包:其實「刁山」就是台語「卡在山上」的意思,指的是在非預期的狀況下滯留山上,而需要在山上緊急過夜。簡單來說,刁山小包就是為了幫助沒有攜帶足夠過夜裝備的登山客,可以在山上緊急過夜,為了預防失溫,而準備的簡易求生裝備。刁山小包的內容物,要包含以下這幾樣:最大尺寸的黑色塑膠垃圾袋、求生毯、短蠟燭、打火機、營繩、電器膠帶、小刀等。下面會再說明它的原理與使用的方式喔!

 

  • 上山後的預防與處理

登山期間,要預防失溫,一定要遵循以下兩個重點:防止體溫散失增加體溫

 

▎防止體溫散失

要防止體溫散失,應該以避免前面提過的風寒效應與水寒效應為重點。換句話說,要移除會讓體溫散失的原因,比方說濕掉的衣服、吹風、淋雨的狀況。平常行走時,就應該要注意隨時保持衣服的乾燥,並定時補充食物與水分。假設今天因為迷路而必須在山上緊急過夜,按照這個原則,應該採取以下行動:

 

  • 找可以避風遮雨處,如果有外帳,則把外帳搭起,可達到更好的遮蔽效果。如果沒有外帳,可以用刁山小包中的黑色垃圾袋搭配營繩跟電器膠帶,搭出簡易的個人避難小屋。如果真的無法搭起,則直接用黑色大垃圾袋一上一下的把整個人套起來,並在頭部位置挖小洞透氣。
  • 將所有的衣物穿上,然後在最外層穿上雨衣或防水衣。如果衣服是濕的,應該要盡快脫掉,並換上乾的衣服,避免體溫繼續流失。
  • 把刁山小包中的求生毯裹在身上,如果夜晚氣溫降低,可以在裡面點起蠟燭(用鋼杯或碗裝),達到保暖、讓身體回溫的效果。

 

【刁山小包的原理】刁山小包內的物品可以達到以下三種保暖目的:1) 可以達到避風避雨的效果 2) 可以保存身體的熱量,同時可以隔絕外界的冷空氣 3) 可以產生外部熱源,幫助維持身體溫度。

【延伸閱讀】預防失溫必備!不可不知的登山裝備——刁山小包

 

▎增加體溫

增加體溫的方式,主要透過外在提供熱源、以及內在產生熱源兩種方式,包括:

  • 使用刁山小包的黑色塑膠垃圾袋或求生毯套住身體,並在裡面點起蠟燭。
  • 將熱水瓶、熱水袋、暖暖包等放在頸部、胸部、腹部等身體中樞部位。
  • 補充熱食、食物、喝溫熱水。
  • 升營火。

 

若是隊友發生失溫狀況並有惡化導致失去意識的狀況,則以心肺復甦術做急救,但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送醫處理。在嚴重失溫的情況下,三個小時內就足以致命,因此每分每秒都很寶貴。


多一分準備,就少一分風險,大家一定要記得,失溫是要用預防的,而不是等發生再來處理。此外,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高山上的氣溫較低,才比較容易發生失溫的狀況;但其實從過去山難相關的新聞可以知道,在有一定海拔的郊山與中級山,發生失溫的狀況並不會比高山少,主要是因為一般人可能容易輕忽郊山與中級山的風險或難度,而沒有攜帶必要的裝備,這樣疏忽的心態,容易讓自己曝露在更高的風險之下,萬一發生了超出預期的狀況,就有可能造成遺憾。因此,不管是行走哪一種路線,都應該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再上山,才能真正為自己的安全負責。

 

【參考資料】

林振輝,《刁山小包包:登山的救命裝備》,2018.05.03。

陳雅雄‎,「分享刁山急救包之內容與用法」(http://bit.ly/2KEfR5M),2017.10.18。

 

【本文由「Hikingbook」授權轉載,原文出處:登山失溫勿輕忽!五個預防重點,你做對了嗎?

 

📍登山底層衣的挑選也是非常重要的喔!趕快來看看吧!

 

 

About Creator

Encore Editor

Encore Editor

Encore focuses on providing content and connection for a more mature audience, from health and lifestyle to personal growth and learning.
Let us accompany you along the way as you live your best all over again!

Keep in touch

聯絡我們

新聞稿提供
joyce@encoredays.com

業務合作
nicki@encoredays.com

其他需求或意見
ask@encoredays.com

投稿
ask@encoreda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