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與「健康」不僅互補,而且有幸福感的人可能較長壽。要促進健康,除了從「良好的生活型態」如運動、飲食和睡眠著手,還可以從「快樂」和「幸福感」著手。》
從「幸福感」來談快樂
逢年過節在電子郵件與社群網站上問候親友,每次在結尾時,都很想用個別出心裁的祝賀語,不要總是老掉牙的「健康快樂」這四個字,但常常還是沿用了。因為除了不會出錯,它還有醫學的背後意涵。「健康」與「快樂」,這兩件事有關聯嗎?是互補?還是因果關係?想當然耳,有健康的身體,自然會心情愉悅,至少不會不快樂。而且不少慢性疾病如癌症、中風或巴金森氏症,常合併憂鬱症狀,就是個反證。但是,心情快樂就會身體健康,甚至降低死亡風險嗎?快樂是主觀的感受,它的廣義「幸福感」則比較具體。學者認為幸福感有三個層面:
一、快樂(hedonic well-being):即高興、欣喜。是一種當下或短時間內,情緒上的欣悅,而且會隨著時間波動。
二、滿足感(life evaluation):對自我與生活品質的滿足感。
三、幸福感(eudemonic well-being):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滿意。
有幸福感的人,可能較長壽
十多年來,許多有關「快樂」與「健康」的論文陸續發表,大多是大型流行病學的觀察性研究。多數認為兩者有密切相關,尤其對老年族群更為顯著。而且快樂的人較為健康,甚至死亡率較低;但也有可能是因健康的人較快樂,加上研究方法與對快樂的定義不一,因此很難完全確立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不過,以「英國長期老年追蹤研究」這篇論文而言,很可能是幸福感愈高,則愈健康。九千零五十位、平均年齡六十五歲的英國居民,接受十五道題目的問卷測驗,評估他們的「幸福感」,例如自主權、自我成長、接受自己和覺得人生有意義等。分數從零至四十五分,分數愈高,代表幸福指數愈高。追蹤八年半後,有一千五百四十二人去世。
研究發現,幸福感分數處於最低四分之一者,死亡率為二十九.三%;分數處於最高四分之一者,死亡率只有九.三%。由於幸福感還受到年齡、性別、教育、財富、抽菸、喝酒及慢性病等因素的影響,經由統計分析發現,把這些因素加以控制後,分數處於最高四分之一者的死亡率,還是比最低四分之一者降低了三十%。這個研究顯示「幸福感」這種心理狀態,對健康與存活具有保護作用。由此可見,「快樂」與「健康」不僅互補,而且有幸福感的人可能較長壽。所以要促進健康,除了從「良好的生活型態」如運動、飲食和睡眠著手,還可以從「快樂」和「幸福感」著手。
快樂是可以學習的
有些人天生快樂、非常樂觀,不管多麼不如意或壓力多大,都能輕易化解。有些人卻多愁煩憂,對事情常持負面看法。幸好,快樂是可以學習的:
一、常和快樂或正面思考的人相處:快樂是會感染的。跟快樂的人在一起,會放鬆、愉快;與愛抱怨的人相處久了,也會跟著抱怨、不快樂。
二、養成正面思考的習慣: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對人往好的方面看,遇困難則轉念,自然會覺得幸福。
三、心存感恩:珍惜目前所擁有的親情、友情、工作、興趣等等,不要與人比較。
四、多接觸愉快的事物:如看喜劇片,讀幽默小品,並時常在心中回味。
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到快樂的撇步,養成習慣,會更快樂健康,健康快樂。
精選內文經 寶瓶文化 出版授權
摘自作者:劉秀枝:《你怎麼看待老年, 它就怎麼回應你》一書
- 延伸閱讀:保持年輕的6個生活習慣!超過50歲也一樣凍齡!
- 延伸閱讀:好友相聚快樂食堂,是預防失智症最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