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捨得花錢,所以處處省錢,到最後反而造成了浪費。結果,花的錢越來越多,陷入了死循環,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窮。圖片蘊含了一個傷人的真相:不捨得花錢的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窮。
錢不是省出來的,是花出來的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都曾有過「用最少的錢,享受最好東西」的想法。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不可能讓你省了錢,還佔了便宜。老陳為了省錢與別人合租,可樓上的小孩總是不停地推拉椅子,玩耍嬉鬧,製造了大量噪音。他多次與樓上鄰居交涉沒共識,只能搬家。
為了省錢,他搬到另一處遠離小孩的住所。本以為不會再被干擾,沒想到鄰居養了很多隻狗,狗的排泄物讓院子的味道十分難聞。不僅如此,這幾隻狗常常在深夜吼叫,嚴重影響到老陳的睡眠。後來,老陳又搬了新家。這次,他選擇房租便宜,遠離了小孩和狗的住所,卻又因為早晚都能聽到他人拉琴唱曲,而無法靜心寫作,只能再次搬家。幾番折騰,讓老陳十分疲憊。本想著與他人合租,能夠省下很多錢。沒想到,非但沒能省錢,反而花了更多的錢。
年輕時,總以為錢是省出來的。可隨著年歲漸長,經歷越多才發現:錢不是省出來的,而是花出來的。網上有句話說:「靠自己省吃儉用存下的薪資,是存不出一個人生來的。」世人慌慌張張,賺那幾千幾百,不過是希望自己能過得舒心點,你又何苦為難自己。只有讓自己體會到花錢的快感,才有動力繼續賺錢。
越省錢,只會越窮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擔心去醫院看病會花太多錢,於是選擇硬撐,結果,病情加重,花了更多的錢。發現超市大特賣,開心地買了很多打折的東西。可這些東西始終用不上,只能放在角落積灰塵。很多時候,越是想省錢,反而會花更多的錢,讓自己越來越窮。
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作者沙哈爾根據人們花錢的方式,提出了四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忙碌奔波型、幸福型、虛無主義型、享樂主義型。
一個人要會賺錢,也要會花錢
有句話說:「既會花錢,又會賺錢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享受兩種快樂。」可偏偏有的人只會賺錢,卻不捨得花一分錢,永遠享受不到花錢帶來的快感。
俗話說:“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會賺錢,卻不捨得花錢,只能淪為金錢的奴隸。唯有體驗花錢的快感,才更有動力賺更多的錢。《茶花女》裡有句話:「金錢是好僕人,壞主人。」成為金錢的主人,還是成為金錢的僕人,取決於你對待金錢的態度。
賺錢是為了讓自己有錢可花,花錢也不是為了揮霍,而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給自己最好的生活。真正的人生贏家,早已學會一邊努力賺錢,一邊理性花錢,讓自己生活得舒適且充實。
善於花錢的人,越過越順心
把錢花在對的地方,讓錢花得有價值,也是另一種掙錢。畢竟,只會省錢,人生只有一種可能,但會花錢的人,人生卻有無數種可能。而那些越來越有錢的人,都學會了以下4點:
一、學會主動理財
許多理財專家都建議,把收入分成3份。
1. 擁有一個存錢賬戶
無論賺多少錢,都把收入的50%存到銀行帳戶裡收利息,這筆錢是日後生活的保障。
2. 建立夢想基金
把收入的40%用來實現短期的目標。比如,存滿2個月換新手機,存滿3個月內買平板電腦等等。
3. 日常開銷
把收入的10%作為日常開銷。巴菲特有句話說:「人一生中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並不取決於你能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只有學會理財,才能讓錢如滾雪球般滾動,為自己服務。
二、把錢花在正確的地方
生活中,我們總在該省錢的時候花錢,在該花錢的地方省錢。離開房間時,不隨手關燈,卻在口乾舌燥時,不捨得花錢買水;外出吃飯時,不捨得點自己想吃的,而是點便宜難吃的。
省錢是指省去不必要的開支,而不是節省必要支出。錢要花在對的地方,不揮霍無度,鋪張浪費,也不錯誤消費。該花錢的時候,要捨得花錢,不該花錢的時候,要學會省錢。
三、捨得花錢,買時間
很多女性生完孩子後,總會掙扎該自己帶孩子,還是請專業的褓姆帶。有位作家生完孩子後,因為帶孩子,生活變得一團糟。每次好不容易進入了寫作的佳境,孩子卻醒了。可等把孩子哄睡後,卻沒有精力繼續寫作,不得不耽誤了寫作計劃。直到有一天,她在朋友的建議下找到了一位褓姆。她每天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褓姆帶,自己帶著電腦,去圖書室集中精力地寫作。沒想到,竟提前半個月完成了書稿。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透過花錢買時間。花錢買時間,看似很昂貴,事實上是讓專業人士用專業的方法,替自己高效行事,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時間創造價值,賺更多的錢。人的一天,都擁有24小時,如何在這24小時裡,創造價值,就看你捨不捨得花錢買時間。
四、正確花錢,實現自我增值
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裡說:「會花錢的人,都懂得投資自己。」把錢花在鍛鍊身體上,換回健康的身體、把錢花在買書上,讓讀過的書,滋養心靈,拓寬眼界;把錢花在報課程學習上,讓自己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那些捨得花錢投資自己的人,只會變得更有價值,更值錢。因為他們知道花錢學習到的知識,總有一天能讓他們少走彎路,去往更高處,看更好的風景。